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对老师授课的评价总结(课后四个方面来评价教师的课)

问题一:这节课让学生获得什么,获得多少?

这是明确教学目标的问题,教师在备课时就要考虑。虽然同一年级同一学科全国各地用的教材不一样,但课程标准是全国统一的,因此,教师应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当然,教师依据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并不是机械照搬。而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变通,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来确定目标。另外,国家课程标准是最低标准,是基本的门槛,不同学校和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情况适当高于这一标准。如上海格致中学提出“国家课标校本化”,就是要求教师根据学校的实际把课程标准具体化,变成学校的标准、各班的标准、教师的个人标准,这样才能把课标落到实处。

另外,教师不仅要清楚让学生获得什么,还要明确获得多少,学到什么程度,只有这样。教学才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如学习英语单词,就不能笼统地说要学会本课的10个英语单词。什么叫“学会”,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有的单词要“四会”(听说读写)。有的单词要“三会”(听说读),教师必须明确地告诉学生,哪几个要达到“四会”要求,哪几个要达到“三会”要求。在下课前要根据这个目标来检测学生。

问题二:让学生用多长时间获得?

这是课堂教学的效率问题。课堂效率是与时间挂钩的,离开了时间就无所谓效率高低。高效课堂是向45分钟或40分钟要效率,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都应是当堂要完成的任务,而不是24小时要完成的任务。有的老师说我这节课的任务还需要课后两个自习或几个小时的家庭作业才能完成,那就不是当堂达标,而是加重了学生的课外负担。目前,在课堂教学效率和时间的问题上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课前无预习。课后无作业。

这是水平和效率最高的教学方式。北京22中的数学特级教师孙维刚,就是用这种方式使一个普通中学的实验班学生全部考入大学。在从初一到高三的6年大循环中,他从来不布置课外作业,所有问题都在课堂上解决。

也许有人会说特级教师水平高,普通教师难以做到。现在,部分农村初中也在尝试“课后零作业”:课前没有预习任务、课后没有书面作业、没有传统的作业本,做到“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能力还给学生、把健康还给学生”。如明确要求:①各年级一律不准布置任何形式的课下书面作业,不准课下发成套书面试题。课上完不成的作业不准留在课下做,更不准留隐性作业。②推行课堂作业当堂完成制度。教师要做到“定目标、快节奏、大容量、讲练结合,当堂训练”。突出体现“学一点、记一点、会一点、知识当堂消化”的原则。③自习课上,提倡学生进行“自助餐”式学习。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可以选择想要补充学习的科目,或预习新课,或复习旧知,或练习提高,都由学生自定,不受教师干涉。作为一所农村学校,由于花沟初中教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学生的课业负担明显减轻,而教学质量却大幅攀升。为了增加学生的课间休息时间。他们还把每节课减少为40分钟,课间延长为15分钟,每天的课时数不变,真正体现了“把健康还给学生”。

需要强调的是,课后零作业必须以课堂高效率做保证。几所初中主要是抓课堂教学效率.对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做到当堂教当堂会,当堂作业当堂批改,不留尾巴。当然,课前没有预习任务不等于不让学生预习,只是不硬性给学生布置预习的作业,课堂上不检查预习结果。课后不布置作业不等于学生课后不学习,而是不留与课本直接相关的书面作业。如自习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由选择预习或复习的内容,老师不能给学生硬性规定书面作业。这样,学校就可以组织各种课外活动,如时政播报、影视教育、书法绘画、自由阅读等。

2.课前有预习。课后无作业。

有的学校在课前给学生发预习学案.要求学生必须完成书面的预习作业,在上课时教师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学生已经会了的教师就不再讲,学生不会的教师加以点拨。在课堂上完成必要的练习题,课后不再布置巩固性的作业,但要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实际上,每节课后仍有作业,只是把巩固性的作业变成了预习作业。有的老师说预习不是作业。当然,预习有多种形式。如果学生自由看书,没有书面的硬性规定.就不是作业;如果老师打印了学案练习题并且让学生必须完成还要检查.就是作业。如果每门课都布置大量的课前预习作业。学生的负担自然就会加重。

3.课前有预习。课后有作业。

目前,大部分学校是课前有预习学案。课后有巩固作业,可以说一堂课前后夹击,学生没有轻松的时间。有的学校甚至搞循环式教学。不分课上课下,课堂无边界,这样的课堂教学效率就大打折扣,学生的负担就会大大加重。除了学习书本知识,基本没有从事其他活动的时间。

在一些同课异构活动中,同样上一节课。有的教师提前让学生用了3~4课时预习课文,并与学生进行反复演练,第二天上课时让学生展示表演,听课的人都为之惊叹,但这样的课并没有效率可言。而有的教师仅仅是课前与学生交流10分钟就开始上课,虽然课堂不热闹,但学生学得很扎实。这就如同赛跑,当发令枪响的时候,运动员都应该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而有的却提前站到了60米处。这就没有可比性了。因此,公开课或同课异构活动应该是当堂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不能提前与学生见面或布置预习作业,只有这样,才能看出一堂课效率的高低。

问题三:让学生怎样获得?

这是教学方法的问题。目前的教学方法很多,但归纳起来主要是“先学后教”和“先教后练”。

“先学后教”就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只要学生自己看书能解决的就要让学生看书。教师不急于讲,学生不会的可通过小组合作来解决。学生实在不会的教师再加以点拨,教师一定要退到最后一步。先让学生说。学生回答错了不要紧,教师可以纠正,但一定要给学生这个机会。

“先教后练”是一开始就由教师讲,讲概念、讲例题,讲完之后让学生练习、巩固。采用这种教学方式的教师有一个基本假设:今天是新授课,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是一无所知的,所以我要从最基本的概念开始讲起。难道学生真的是一无所知吗?教师让学生自己看书了吗,如果教师没有给学生自学的机会怎么就知道学生自己看不懂?比如,有一位教师在讲数学例题时,只是自己在黑板上讲例题,讲完了就出几道题让学生练,上完了课学生也没有翻开书。我问这位教师为什么不让学生看书?他说书上的例题每一步都很清楚,连答案都有,学生看会了就不认真听讲了,有的学生很浮躁,看一遍就不想看了,深入不下去。什么是“会”?学生看明白了但不一定会。能够写出来、能够给别人讲明白才是“会”。教师先让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自己看书,看完后合上书,把例题的每一步都写出来,并且讲给同桌听,说明每一步为什么这么做,根据是什么。如果每个学生能够给别人讲明白,就是真会了。课堂上不要怕学生看书.不要怕学生浮躁、不认真,而应跟上检查措施。“三分教学、七分管理”,任何先进的教学方法如果没有管理做保证就落不到实处。

衡量一堂课效率的高低,不但要看学生是否当堂掌握了,还要看学生是怎样掌握的,是教师灌输给他的。还是他通过自学掌握的,这有本质的不同。

问题四:是否每个学生都达成了教学目标?

一节课的效率高不高主要看达标率。如果目标合理而适度,学生就应当堂达标且要人人达标,只有少部分学生达标的课不能算是好课。有些教师在“达标测试”环节上往往流于形式,主要表现在:①只检查好学生。教师随便提问几个好学生,这几个学生会了教师就以为全班学生都达标了。这种检查有很大的随意性和偶然性。在一节课上,教师要尽量检查到每类学生,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单靠教师的提问很难做到这一点,可通过合作小组相互检查的做法来实现。②虽然全部检查,但对落后学生没有补救措施。有些教师在下课前也搞全班检测.做对的举手,但对没有举手的同学教师没有问错在什么地方,课后谁来给他补课,何时汇报结果。没有具体的补救措施,这些学生就会逐步变成落后生。

虽然对于需要拓展和提升的问题以及能力训练和价值观的问题,不可能做到堂堂清、人人清,但对于每堂课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核心概念,应要求每个学生都要掌握。这既是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也是落实教育公平的基本措施。我们一定要把课堂教学提高到促进教育公平的高度来看待。

要做到“堂堂清、人人清”,首先要做到“步步清”。如古文教学。第一步要求每个学生都要熟读,这包括字音字义、断句、熟练程度等。不要只检查几个好学生,而是分组让每个学生都要读,同学相互检查、相互帮助,向老师汇报.大家都过关了就是“步步清”了。然后是翻译课文,要求每个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合上书不看课本注释、不看参考资料、不能相互讨论,能够独立翻译出来,这才是真会了。只有把课堂教学的每一步都夯实了,每个学生都检查到了,才能做到堂堂清。这样做看似耽误时间,其实是节省了重复劳动的时间和课后大量作业的时间。不然仅靠下课前的几分钟搞一个达标测试,不会的学生也没有时间“清”了,只能放到课后,又加重了学生的课后负担。

“堂堂清”的方法很多。如有的学校让学生当堂练习,教师逐一批改。这样做,教师的工作量比较大,也不能全部看完。另一种办法就是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2人一小组、8人一大组,先由小组的两个人相互检查,大组长复查,教师巡回检查。这样一个少不了,能够覆盖到全体学生,班额大点也不怕。2人小组不能解决的8人大组解决.大组不能解决的由教师来解决。个别不会的由本组同学帮助补课并向教师汇报。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教师才能省心省力,也才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能力。魏书生说的“只有懒老师才能培养出勤学生”就是这个道理。此时,教师在下课时才能自豪地说:“这节课所学的基本知识我班内的每个学生都掌握了。”这就是一堂好课,一堂高效率的课。

如果一名教师在课后能对以上四个问题做出明确回答,就知道自己的课是否高效,也可以从这四个方面来评价其他教师的课。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