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8月初,邓小平、叶剑英、徐向前等领导人正急切等待罗瑞卿腿伤手术的结果。
当得知手术成功的好消息后,大家都分外高兴,指示要好好照顾罗瑞卿。
可喜悦的心情还未散去,各位领导人又被突然告知:罗瑞卿已经逝世。就是这么猝不及防,无论如何,大家怎么也没想到,等来的会是这样的结果。
罗瑞卿腿部残疾,是特殊时期留下来的毛病。
从三层楼的高度跳下来,强健的体魄和坚强的信念保住了他的性命,却也让他留下长伴身上的顽疾。
1974年,张爱萍将军听说福建治疗骨伤的效果比较好,建议他去福建治疗。在邓小平的关心下,罗瑞卿与夫人郝治平出发前往福建,治疗腿伤。
福州军区皮定均、政委李志民等对罗瑞卿夫妇十分关怀,为他们安排了合适舒心的疗养条件,罗瑞卿与郝治平住在一个宽敞的院落中,环境清幽,罗瑞卿得以静下心来安心治病。
他十分配合医生的治疗,每天按时服药,坚持锻炼,一段时间过后,罗瑞卿的腿伤渐渐好转,甚至偶尔还能放下离不开的拐杖,自己站起来走一段路。
1976年9月领袖毛主席逝世,罗瑞卿不顾一切赶回北京。面对毛主席的遗体,罗瑞卿坚持甩开儿子的搀扶,自己支撑双腿站着,久久凝望着毛主席的遗容,泣不成声,不忍离开。
9月18日是毛主席的追悼会,罗瑞卿坚持坐着轮椅到天安门广场。
谢觉哉的夫人王定国刚好碰到前去送别毛主席最后一程的罗瑞卿,她将这一幕写了下来,在王定国的文章中她如此描述:
“罗瑞卿把轮椅停放在广场的西北角,在儿子的搀扶下,他艰难地一步一步走过去,我看见他非常吃力地站着,便劝他先坐下歇一会儿。罗瑞卿说,我自己去,爬也要爬去。”
王定国的这篇文章后来被邓小平看到,邓小平始终惦记着罗瑞卿的腿伤,也被罗瑞卿的这份真情所打动,默默流下眼泪。
邓小平想着,一定要想办法把罗瑞卿的腿治好。
1977年邓小平复出,同年的十一届一中全会上,71岁的罗瑞卿被任命为中央军委秘书长,作为邓小平的助手,协助邓小平领导军队整顿、拨乱反正等工作。
重新恢复工作的罗瑞卿将全部的热情都投入到国家事业当中去,虽然已是高龄、再加上身患腿疾,他有诸多不便,但依旧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也不休息。
他说:“我要把七十多岁当成27岁一样去拼命地工作。”
他忙于工作的样子让邓小平也为之担心,毕竟,他的身体也实在无法支撑这样的超负荷运转,邓小平时常提醒罗瑞卿:“老罗,你身体要紧,不要太拼命了啊。”
对邓小平的劝告,罗瑞卿总是不多言语,一笑置之。
他不仅每天伏案工作许久,还主动提出,要到基层去走走看看。因为腿部残疾,罗瑞卿就拄着拐杖,到天津、到北京郊区、到各个地方去,有时候碰上路不好走,罗瑞卿坚持拒绝抬着他走的待遇,一定要自己一瘸一拐地走。
之前腿伤治疗的逐渐好转、以及如今工作上的诸多不便,让罗瑞卿决心一定要将腿治好。
与此同时,邓小平也一直在持续关注治疗腿疾方面的专家,并找到了301医院的骨科专家卢世璧。
卢世璧与其他专家一起为叶剑英元帅出车祸的弟弟叶道英会诊治疗,并通过手术,让叶道英可以成功地下地活动。
尽管在当时的条件下,我国这方面治疗的时间并不长,但叶道英手术成功让邓小平看到罗瑞卿腿伤治愈的希望。
邓小平很快将此事告诉罗瑞卿:“老罗,我已经打听好了,我们国内在这方面有一批专家,卢世璧就算一个,你现在就赶紧抓紧时间到医院去治疗吧。”
就这样,在邓小平的深切关心下,罗瑞卿又一次住进了医院,他住在解放军总医院。
但是没过多久,罗瑞卿就吵着一定要出院。
主要是有几点原因:
第一,罗瑞卿入院后,专家们对他的情况展开会诊,大家共同的观点是:罗瑞卿必须得住院一段时间,进行人工关节的置换。这一点罗瑞卿无法接受,他是军委秘书长,还有许多的工作要做,他不能、也不愿离开工作岗位。
第二,罗瑞卿几乎在同一时期接触了两位来自联邦德国的骨科专家,他们看过罗瑞卿的情况,认为他可以出国治疗,安装假肢,这样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他在工作生活上的困难,国外两位专家的话让罗瑞卿看到一个新的希望。
与此同时,在罗瑞卿住院后不久,他的夫人郝治平被查出来患有恶性肿瘤,罗瑞卿为此忧心不已。
他早已顾不上自己的身体,总是尽可能多地在病床前陪伴着郝治平身边。独自一人时,他会默默垂泪。
也就是在郝治平生病的这段时期,罗瑞卿下定了要出国治腿的决心,为了夫人、为了工作、为了国家,他都要让自己尽快好起来。
在医院病房,罗瑞卿十分平静地告诉孩子们:
“我不能就这个样子,我要出国去治腿。今后,我不能再要你们的妈妈照顾我,我要治好腿,照顾她,让她过得愉快一点。”
罗瑞卿咨询专家卢世璧,联邦德国也在积极安排罗瑞卿将军前去治疗的事情,似乎一切都准备就绪。
罗瑞卿要出国治病去,此事传到邓小平那里,邓小平再三思虑后,选择了批准这件事。
1978年6月初,郝治平从解放军总医院出院,罗瑞卿直接告诉她:“我出国治腿的事情经中央批准已经定下来了。”
郝治平这段时间一直忙着在院疗养,听到这一消息很吃惊:“这么大的事情怎么也不和我商量?”
罗瑞卿向夫人缓缓解释:“这是组织上批准的,况且还有我们自己的医学专家陪着我们一同去,联邦德国方面回答得也很肯定,我看不会有什么问题。”
临出发前,卢世璧再次来看望罗瑞卿,为他宽解心绪,卢世璧说:“这个手术没什么,我们自己也做过。而且联邦德国方面,这种手术做得多,条件和技术都过硬,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的。请首长放心。”
卢世璧的话让罗瑞卿郝治平夫妇放心不少。
一切都准备好了,很快到罗瑞卿出发的日子。
1978年7月15日上午,罗瑞卿郝治平夫妇、以及随行的工作人员、医疗人员到机场,准备出发前往联邦德国。
临行前,卫生部副部长钱信忠专程叮嘱随行的医护人员:“这次你们到联邦德国去,身上的担子很重,一定要确保首长的安全,多向人家学习。”
此行,罗瑞卿带着莫大的希望,飞机起飞之前,他满怀希望地告诉送行的人们:
“再见了!等我回来时,我就不坐轮椅了。我要和你们一样站起来走路!我还要到全国各地走走,要把损失的时间夺回来!”
前往联邦德国的路上,罗瑞卿与好友张爱萍电话联系,他也十分高兴地说道:“现在我还坐着轮椅,等到我回来就可以扔掉拐杖了。”
看得出来,对于这次联邦德国之行,罗瑞卿怀抱着巨大的希望与期待,他甚至想好了,等他日能重新站起来,他要以极大的热情与信心投入到工作中去。
7月18日,飞机顺利在联邦德国的科隆机场降落。
罗瑞卿是被搀扶着下了飞机的,很快,他以吴生杰的名字住进海德堡大学骨科医院,医院中鲜少有人知道,这名叫“吴生杰”的患者就是我们国家威名赫赫的罗瑞卿将军。
罗瑞卿住在医院,他的夫人郝治平则住在旅馆,经过医院的安排,为罗瑞卿做手术的日子定在8月2日。
8月1日,郝治平去医院时,带着一束鲜花,靓丽的鲜花让罗瑞卿看着也十分高兴,与郝治平同去医院的还有我国驻联邦德国大使张彤。
对即将到来的手术,大家都充满信心,罗瑞卿躺在病床上,安抚郝治平:“你别担心,早点回旅馆吧,明天我还要手术。”郝治平动身离开时,罗瑞卿又补了一句:“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郝治平放心地返回住处,而医院里的罗瑞卿大概已经在幻想站起来以后的生活了。
待第二天的手术过后,一切都将是崭新的生活。
8月2日,按照计划罗瑞卿的手术在上午7点进行,郝治平早早就赶到医院,准备送罗瑞卿进手术室,结果等他到医院后,罗瑞卿已经被提前送到手术室。
郝治平在病房里焦急地等待着,尽管此前罗瑞卿、还有同行的医护人员都明确告诉过她,联邦德国对这类型手术很有经验,不会出现什么问题,可等待中的郝治平依旧是控制不住地焦虑、担忧。
手术持续了一上午,到中午12点左右,郝治平才得到消息:罗瑞卿的手术成功了。
因为麻醉的原因,罗瑞卿尚未苏醒,郝治平想去看看丈夫,结果被联邦德国的医护人员拦住,担心罗瑞卿术后感染,郝治平才没能如愿看到丈夫。
她在医院守候了很久,最后在人们的劝说下,郝治平才又返回自己的住处去,打算第二天再来看看丈夫的情况。
到傍晚时分,罗瑞卿醒了过来,他的精神状态还可以,用英语对医护人员致谢,他说:“good evening,thank you。”意思是“晚上好,谢谢你们。”
罗瑞卿手术成功的喜讯也传回了国内,总参作战部作战值班室的工作人员一得知消息,个个欢欣雀跃,叫喊着:“太好了,太好了,我立即报告首长,相信首长为此也会十分高兴的。”
邓小平、叶剑英、徐向前、聂荣臻、张爱萍等领导人的秘书第一时间将这一消息上报,各位领导人纷纷为罗瑞卿的手术成功感到高兴。
就在大家还未完全从兴奋激动的状态中抽离出来时,又一个讯息传来了:罗瑞卿逝世了。
这个消息太过于突然,明明罗瑞卿的手术才刚刚成功。
原来术后的罗瑞卿8月3日凌晨因为突发心肌梗塞,没能抢救过来,最终离开了人世。
郝治平从居住的旅馆赶到医院时,医护人员停止抢救,罗瑞卿已经永远闭上了双眼。医生用外语跟她讲述着情况,郝治平听不太懂,但对于发生了什么,她心知肚明。
她怎么也没想到,手术前罗瑞卿安慰她的那一面,竟成了两人的最后一面。
明明他们还在期待8月2日手术后的全新生活的,明明所有人都在期待,可是,罗瑞卿的生命却定格在了这天之后。
噩耗紧跟着手术成功的好消息再度传回国内,每位领导人都难以置信,大家几乎都是异口同声地表示:“有没有听错呀?怎么可能呀!不是刚刚报了喜信吗?”
邓小平连声说:“不幸了,怎么会怎样了?”
1978年8月,中央派专机将罗瑞卿将军的灵柩接回北京。
遥想不到一个月前,罗瑞卿在机场,信誓旦旦地说要让大家接他回来,那时他会站起来。如今,大家确实是接他回来,可他再也无法笑着对大家讲话了。
邓小平、叶剑英等领导人守候在机场,见到郝治平,邓小平十分自责,叹息着:“怪我,都怪我。”他后来也说:“当初真不该批准罗瑞卿去国外治腿,我们国内又不少优秀的骨科专家。”
邓小平一生办事果断,雷厉风行,在罗瑞卿的这件事上,他心中却充满后悔。
专家们也后悔:“当初没能亲手给罗瑞卿大将进行股关节置换手术,是是毕生最大不幸。”
他们分析罗瑞卿将军逝世前的情形,心肌梗塞发作起来很快,但从发病到死亡,中间有两三分钟的救命的时间,若能及时抢救,说不定能挽回性命。可罗瑞卿在国外,状况紧急,面对语言、医疗各方面的不熟悉,恐怕抢救的机会也被耽误了。
从此,在罗瑞卿之后,再也没有中央领导人远赴国外治病。
8月12日,罗瑞卿的追悼大会在北京大会堂举行,邓小平亲自为其致悼词,而他的猝然离世让万千百姓觉得可惜、遗憾。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什么意思
男人回复呵呵是啥意思(男生聊天里的那些“潜台词”)
玉米面发糕怎么做?关键在于两点,这样做不塌陷,不发粘,保证一次成功
甘薯是什么东西 ?常识如下